大易开运(开运网官方网站),专业宝宝起名,公司起名,15年的易经应用服务,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提供顾问服务,签约不是结束,服务才刚刚开始,用我们的专业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《问道》:现在人都很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康,所以,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生,甚至有些人从老子的《道德经》里都读出了养生。他们认为,《道德经》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,探讨人的生死问题,所以,他们将养生的概念追溯至道家。 按照现在人所理解的“养生”概念,道教的“养生”内容应包括两大部分:第一,修道部分。修道部分所占比例不大,是后天返先天、返璞归真的内容,也就是修道、得道方面的内容,如降心化性、性命双修等等,主观上不涉及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,甚至都不能将形体的生死问题放在心上。第二,健身部分。健身部分占养生内容的绝大部分,是关于形体健康长寿方面的内容,如吐纳、服气、导引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等,可以让人健康,让人长寿,但不是修道,所以不能由此得道。 养生主,重在出世修道,舍弃世间一切,不为外物所滞,顺应自然,而后返朴归真。 老子也是这样的。我们平常养形体生命,叫养寿。你活了八十、九十岁,那叫寿。但老子所说的寿,不是这个概念。老子说:“死而不亡者寿”,这个“寿”是谁啊?就是庄子所说的那个“生主”。 老子说: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”我有了身体,就有了生老病死,就有了荣辱、是非、名利、得失……,也就有了各种“患”;如果我没有了身体,或者彻底放下了有形的我身,我还有什么忧患呢? 孔老夫子的从生到死的标准是仁义礼智信,再加上忠孝,实际上这是他规定的人从生到死所要遵循的一条“标准”之路。老庄规定的是人从死到生往回走的一条修道之路,是借有生有死的形体生命,来完善不生不灭的“本然之我”,而最终要放弃这个形体生命。 《问道》:一个是顺着的,一个是逆着的。道家的学说是由死返生的一个过程。 孟至岭:对!一个是返先天,一个是走人道,所走的路子是不同的,侧重点也不一样。老子说的是天地万物的自然之道,孔子说的是礼乐纲常的人道,孔子告诉我们的是人从生到死应该走的一个标准路子,但是这个路子是不是就是天地间的自然之理?肯定不是!西方人就没走这条路,人家不是照样活得挺好挺标准的嘛! 仁义礼智信,要是几百年前拿到西方去,西方人可能还会不以为然,甚至他们可能还不承认这套理论,毕竟这还是人为的东西。道家的理论是告诉人们,怎么样彻底地把人为的东西放弃,追求天然的东西。 所以,我们也不能说儒道两家,谁的层次高,谁的层次低。你要修道,你要返先天,你就走老庄之路;你要修身,你要把人做好,那就走孔子之路。 |